古时南海的航海指向标即灯塔,号称“南海神针”,石雕图腾柱,高约五米多,一九八九年在白沙河谷挖渠的村民在北部湾白沙河出海口的虎鼻坡,也是如今的延德遗址海边沙滩处获得。可能是明朝年代,因航海业需要,延德人为出海打渔用这些遗弃的榨糖墩子垒起来当做灯塔使用,并以二块计时影石盘构成南海计时指向神针。
乐东县佛罗镇白沙河谷本土文化园主人、海南民间收藏家袁金华历经二十年打三次欠条才请到“南海神针”。“白沙河谷”是袁金华用近三十年时间,花了毕生积蓄和家产打造的本土文化乐园,陈列了三千八百多件从古至今生活在海南的黎族、苗族、汉族人的衣物、饰品、农具、器皿、文字、图画等等。
在白沙河谷内,有一件像大树墩子一样的展品格外引人注目,标识牌介绍:“男根”,也称石祖塔,重二百斤,是新石器时代海南黎族男性崇拜物,从五指山山脚下一个偏僻黎族村落购得。
毛公山位于乐东黎族自治县保国农场境内的保国山。毛公山特殊形象自然景观在保国山顶,保国山长约四千米,呈东北西南走向,峰峦连绵起伏,中部突起的一座高六百三十米的花岗岩山,其巨大山石自然造型酷似已故毛泽东仰卧于苍穹之下,仪表安详,形神兼备。毛公的造型十分宏伟,脸部长一百零五米,宽五十六米。“面部”为草皮覆盖,“眼”、“眉”、“下巴”为露出地面的岩石,那不多不少,不高不低的树木恰恰形成毛泽东梳妆后的潇洒发型,有一棵小树,刚好点缀上毛泽东下巴那颗独特的“小痣”。在数公里之外,仍十分清晰逼真。一九八九年,这一特殊景观被发现后,当地群众将保国山称为“毛公山”。
毛公山自然景观除了地貌造像外,整条山体结构雄浑,群峰起伏,堆青叠翠。周围环境也相当优美,山上奇花不谢,青松水杉常春,附近还有奇特的瀑布、石景如将军岩、英雄石、龙王洞等景观。山下的雅亮河与南文河清澈见底,河滩布满斑驳陆离的五彩奇石。山水互相辉映,“毛公山”显得格外雄伟且瑰丽。
莺歌海烈士陵园位于乐东黎族自治县莺歌海镇海莺街,建于一九八三年。纪念塔碑高十米,底座长二十一点二米,宽十八点九米,底座分为两层,每层有五级台阶,共十级台阶。塔碑用花岗岩条石砌成,东西两侧各有一个纪念亭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