奎星塔位于上蔡县东南角老城墙上,六角三级,高九点九米,葫芦顶。相传,一县令重修奎星塔时,集中了全县数名技艺精湛的工匠,严令期限。谁知快完工时,才发现木料已用完,去买吧,没有现成的干料,不买吧,只剩下废弃的树根。就在他们一筹莫展之际,来了一位老者,问明情况后说:就这事呀,好办。拿起工具忙碌起来,干完活后起身走了。工匠们看看树根,没什么特别,无意间踢了一脚,整个树根都裂开了,仔细一看,是完好的葫芦顶和六个现成的翘角,用尺子一量大小长短正合适。
奎星塔
白圭庙,位于上蔡县城东十五公里处白圭庙村。相传人文始祖、三皇之首伏羲率领部落族人沿黄河中下游东迁,建都于陈(即今河南淮阳)。后南游至古蔡时,夜梦仙女带他飞到古蔡东方三十余里处。只见此处蓍草丛生,灵龟发光,犹如人间仙境。伏羲随梦境寻至此地,果见蓍草茂盛,灵龟出没。蓍草一根百茎,叶绿花紫,异香沁人心脾,“夜晚观之上有青云覆之,下有白龟守之”。白色灵龟已有千年之久,伏羲视之为神地,就运用蓍草之茎与白龟之甲在此始创先天八卦,肇启华夏文明,遂名此地为蔡。后人为感念伏羲,在此兴建了规模宏大的伏羲庙。后又称白圭庙,又名白龟庙。
白龟庙,始建于汉代,宋时称羲皇城,明时称羲和寨。当时建有占地六万平方米的一庙一城。其寨东西宽八百米,南北长一千二百米,四面各建有城门,双道护城河。白龟庙庙门向南,门前有玉带河,桥头立有“蓍台”石坊。向北正中,面阔五间,进深三间是伏羲大殿,后有三皇阁,阁西有垂花门通蓍草园,园中有先天八卦亭一座。羲皇城历代多次遭受破坏,现存庙内部分古建,为清康熙二十五年(1686)重修的。一九八五年进行修缮;二零零四年重修白圭庙,改名为伏羲祠。祠内现有伏羲殿三间,伏羲大殿前蓍草园一圃,龙王殿三间,禅房九间,东厢房三间,西侧有伏羲画卦亭一座。
伏羲画卦亭,史称造文字之先,创中华民族文明之始。画卦亭建于高二米的八角形砖台之上,亭为八角攒尖琉璃瓦顶,青石圆柱,立于八角砖砌台基上。亭檐下刻“乾、坤、震、艮、巽、离、坎、兑”八字,象征八卦。亭门南开,两侧有青石条框上刻联:“仰观俯察一画明天地之道,数往知来六爻发古今之藏。”亭内正中墙上挂一幅伏羲画卦图。亭旁刻有东汉蔡邕题写的“伏羲画卦碑”一通。遗存至今的蓍草,历数千年盛而不衰。民间传说蓍草可驱凶避邪,招祥纳福,盖尸防腐,医治沉疴杂疾。成书于战国时期的《神农本草经》和明代李时珍的《本草纲目》均把蓍草列为药中上品,世称祥瑞神草。
白圭庙庙会起源于明代,是豫南当数首屈的一大古庙会。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五日的庙会期间,戏演连场,昼夜不息。各类货行划市成街,连绵数里。四邻诸省的商贾云集于此,入庙祭拜的香客如潮,上会人数逾十万之众。历年的每月初一、十五日,均有善男信女群集朝圣拜祖,连年不辍。白圭庙被列为驻马店市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评论